云阳:龟裂稻田迎来“及时水” 高山村民喝上“放心水”
--









7月中旬以来,云阳出现持续高温和晴热天气。烈日炙烤下,部分乡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面临严峻挑战。应对旱情,该县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打响了一场“抗旱保卫战”。
7月30日,记者在云阳县双土镇坪东村看到,本该绿浪翻滚的稻田,部分秧苗叶片卷曲发黄,农田因干旱龟裂产生缝隙。“这些裂缝最宽处能塞进两根手指。”种植大户杨山春蹲在田埂上,拨开干硬的土块朝记者说:“正值抽穗扬花的关键期,这250亩水稻有50亩严重缺水,再这样下去势必影响产量。”
旱情紧急,分秒必争。双土镇党委政府立即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在靠近水库的低海拔地区,由党员干部组成的突击队带领村民架设抽水设备,打算从数百米外的水库抽水灌溉。“水泵今天一早就运到了,我们趁太阳还没上坡就开始安装。”种植大户刘建抹了把脸上的汗,指着远处轰鸣的机器说,“镇上把设备送到田头,我们更要加把劲,多浇一亩是一亩。”
对于地势较高的梯田,双土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全祥林介绍,他们采取了更为灵活的调水方案:除了紧急协调辖区3座水库开闸放水,同时发动群众利用山坪塘就近取水、开渠引水,把每一处可用的水源都调动起来。
记者在坪东村四组海拔最高的一片稻田看到,不少村民们正在新开挖的引水渠旁忙碌,清澈的水流顺着临时沟渠缓缓流入干涸的稻田。截至目前,双土镇近500亩受旱稻田已得到有效灌溉。
与此同时,在海拔1000多米的云阳县桑坪镇兴梨村,有193名村民也正经历着“水荒”——原本保障供水的山泉几近枯竭,让村中的蓄水池见了底。“现在只放得出时断时续的细细水流。”村民刘立琼说,几天前拧开家中的水龙头,却只传出嘶嘶的排气声。
“这部分村民原有的水源完全依赖山泉水和地表渗水,持续干旱导致彻底断流。”兴梨村党支部书记邓密平告诉记者,获悉这一情况后,镇上立即调派专用运水车,开通了从山下往山上的“供水绿色通道”。这辆载重十几吨的运水车一趟趟往返跑,将清澈的饮用水注入蓄水池中,直至池满水盈。
考虑到村民中还有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当地党员干部还肩挑手提,把一桶桶清水直接送到他们的灶台边、水缸里。“看着他们满头大汗地把水送进门,心里面既踏实又感动。”村中不少老人感叹道。
“我们会一直送下去,直到水源问题得到缓解。”邓密平介绍,目前镇上已针对这部分存在“吃水难”的村民建立“日监测、日调度”机制,确保他们每天都能满足生活用水。同时,村里也正组织力量寻找更稳定的新水源,蓄水池扩容计划也正稳步推进,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高山群众饮水难题。(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刘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