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果园变课堂,农技专家教果农“抗旱课”
--
云阳:果园变课堂,农技专家教果农“抗旱课”
--
8月3日傍晚,太阳还没完全落坡,云阳县故陵镇桥亭村果农黄明凤蹲在自家果园里,捏着一片卷曲发蔫的叶子,又摸了摸一颗起了灼斑的“太阳果”,摇摇头直叹气:“你看,这1万多棵柑橘的园子,怕是有十分之一都受了灾……”
眼下正值柑橘果实膨大期,许多柑橘园遭遇了持续高温的天气“烤”验。8月6日一大早,云阳县种植发展中心的农技专家齐安民就带着技术团队,和镇村干部一脚泥、一身汗地扎进了桥亭村的果园里。
没有会议室,没有讲义稿,果树当教具,果园成课堂。齐安民蹲在一棵叶片萎蔫的果树旁,随手抓起一把干得发白的泥土捻了捻。
“老黄,你看这土,都干透了。”他指着蔫了的果叶对围在身旁的果农们说,“缺水,果子不长个还不老火,严重的叶子会掉光,果树都要受内伤。这‘太阳果’就是被太阳直射灼伤的,水分跟不上,果子就扛不住!”
“以前总想着慢悠悠地漫灌,觉得水才渗得透、吃得进。”果农王伦发插话。齐安民摆摆手,拿起带来的施肥枪演示:“漫灌效率低,水分浪费多,还容易让表层土板结,需要换方法!”他用锄头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挖了个半尺深的坑,“像这样搞‘穴灌’,或者用施肥枪往根区深处打水,把水直接送到树根‘嗓子眼’,见效才快!”
在黄明凤的果园里,农技专家开出了更精细的“药方”——启用“水肥一体化”设备。故陵镇产业指导员陆升麻利地调试着灌溉系统,解释道:“不是光灌白水,我们要把水、肥按科学比例调配好,通过这套管子直接送到树根底下。这样既能‘解渴’,又能补充‘营养’,相当于给果树打‘营养针’,让它们有力气抵抗干旱。”黄明凤紧盯陆升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怕自己记不住还掏出手机拍成视频。
为应对这场果实生长与干旱的“赛跑”,云阳县已紧急组建了10支农技专家服务团队,分片包干下沉到各个乡镇、街道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防汛抗旱和应对极端天气的实用技术。除了穴灌、施肥枪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措施,在具备条件的果园,还大力推广微喷、滴灌等更能节水的技术,科学抗旱保丰收。(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刘翰书)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