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机器狗、水肥一体化设施、远程气象监测系统……8月29日,暑气暂退、秋风送爽,走进璧山区七塘镇果琳生态农业智慧基地,各种数智化农业设施令人目不暇接。最近两年,以数智化赋能“从种子到筷子”的全生命周期,该镇千亩蔬菜示范基地走出一条模块化发展道路,产值由过去的100万元增至现在的500万元。
“我们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璧山番茄’的主要种植地,也是市级重点蔬菜保供基地之一。”璧山区七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蔬菜种植技术数字化程度较低、产品供销协同不足、消费场景不够丰富等问题,他们正以发展番茄产业为核心,打造市级现代数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初步形成了高效协同、系统带动的“璧山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场景。
记者了解到,以数智化为抓手,向模块化要效益,是七塘镇千亩蔬菜示范基地的降本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
“我们以10亩为最小模块,30到50亩为常规模块,因地制宜发展千亩蔬菜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负责人、重庆果琳鑫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洪伟告诉记者,模块化农业具有投资较小、风险可控、管理便捷及盈亏平衡周期短等优势。去年开始,他们以番茄模块为主体,同步打造叶菜模块和大米模块,在千亩基地种植起番茄、芹菜、长粒香米等10多个品种,全年产量超1500吨。
38岁的刘俊涛是湖北襄阳人,早在2017年,他就曾在七塘镇“试水”羊肚菌种植,但由于理论与实践脱节,他所种植的3亩多羊肚菌,只零零散散长出10多支来,最终以失败告终。
“你看,现在只需打开手机,大棚里面的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和地温等信息一目了然。”刘俊涛称,自己前两年拉了一个掌握羊肚菌种植技术的朋友入伙,在七塘镇发展了10亩模块化种植基地,不仅只投入了10万元左右,日常管理也仅需两到三个人。得益于数智化农业全流程精细管理,他们种植的10亩羊肚菌当年就收获了2000公斤,卖出了20万元的好价钱。
在距离千亩蔬菜示范基地不远处的一个集控大厅,记者了解到数智化应用如何赋能丰产增收全过程。
“我们通过综合场景全量归集贯通应用和农业企业应用数据,以物联网、AI及大数据实现精准管理,一屏统揽、动态反映作物生长情况,从而提升产品口感、抗逆性和抗虫害能力。”七塘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整合贯通4项市区级应用,引导农业企业建立多个智慧化系统,部署土壤传感器与智能监测设备,实时调控温湿度、光照及水肥,利用AI识别病虫害,结合杀虫灯与天敌控虫,降低农药使用量。
同步建立基地蔬菜供销信息库,融合成熟挂果数据、仓储情况、市场行情、出货数量等数据库比对,实时掌握农产品供销情况,及时调拨销售渠道、仓储、物流等资源,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通过事件分析,变高频处置一件事为推动农业发展一类事,为引导农户优化农产品品种、惠民助企提供精准服务。
另一方面还集成番茄小镇及周边游特色图层,规划引领农文旅资源有机集成——通过分析比对各文旅组团数据,实时推送、动态发布交通拥堵、游玩引导等提示,引导游客动线,调整交通保障方案,提升小镇及周边农文旅游览体验。
数据显示,该应用场景上线以来,七塘镇千亩蔬菜示范基地综合成本下降10%,产量提升25%-30%,带动文旅游热度增加35%,以精品农业和农文旅融合带动产值提升4倍。(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刘翰书)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