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县联播

巫山:平河乡产业旺、文旅兴、乡村美 乡村振兴跑出 “加速度”

--

日期: 2025-09-0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初秋的巫山县平河乡,平定河碧波荡漾,五里坡绿意葱茏。

这里既有漂流项目的欢声笑语,也有蔬菜大棚的生机盎然,更有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这个藏在三峡库区腹心的山区乡镇,正以产业为笔、文旅为墨、和美为底色,在1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产业发展:多元业态齐发力鼓起群众“钱袋子”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看天吃饭,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现在在蔬菜大棚干活,一天能挣200块,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踏实多了!”起阳村村民刘广云一边给大棚里的苹果丝瓜浇水,一边笑着算起收入账。

平河乡曾因产业单一制约发展,如今依托“特色化、规模化、高效化”思路,构建起多元种植养殖矩阵,让“土疙瘩”变成“金元宝”。在东西部协作政策支持下,起阳村建成130亩现代化蔬菜大棚,里面种着苹果丝瓜、圣女果、羊肚菌等高效作物,亩均产值超5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创新‘农业+旅游’模式,规划建设四季鲜果采摘园,丰富农事体验。”起阳村党支部书记陶朝英说。

养殖业同样是平河乡的“增收利器”。在龙潭村,今年新建好的6亩鱼塘,已经迎来了首批捕捞。7.5万斤江鲢即将销往湖南,预计总产值可达80万元。

“村里抓住长江十年禁渔期带来的市场机遇,邀请专业人员前来考察,最终决定将荒地改造成鱼塘发展水产养殖。”龙潭村党支部副书记田加双介绍,“明年我们还要扩大规模,争取产值翻番。”

在鱼塘附近的龙潭村村民石泽亮的七彩山鸡养殖场里,一群群毛色艳丽的山鸡正在觅食。“刚开始养殖时,山鸡经常打架死伤,我在网上学经验,给每只鸡戴上‘眼罩’,死伤率一下子降了90%。”石泽亮说,今年这批山鸡出栏量预计有上万只,毛利润能有140万元,还带动20多位村民一起致富。

柑橘2000亩、核桃3000亩、中药材1000亩、魔芋500亩、生猪存栏3500头、肉羊1100只、肉牛170头……多元产业让群众的“钱袋子”越鼓越满。

今年一季度,平河乡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71元,同比增长6.48%,增速位列巫山县第三名。数字背后,是平河乡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更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农文旅融合:“昼夜双漂”带火乡村游激活生态“好风景”

“白天漂,看两岸青山如画;晚上漂,抬头就是满天星斗,这体验太特别了!”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任峰刚结束五里坡大峡谷漂流,就忍不住在朋友圈分享游玩感受。

平河乡森林覆盖率达72%,峡谷、瀑布、溪流等生态资源丰富。为打破“山区难搞旅游”的思维定式,当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优势,让“藏在深山”的美景变成“网红打卡地”。今年7月9日,五里坡大峡谷“昼夜双漂”项目启动,白天可赏山水风光,夜晚能观星河灯影,自运营以来累计售票超1万张,门票收入达38万元。

“光有漂流还不够,我们要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玩起来’。”平河乡宣传委员邓林军介绍,平河乡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打造九门洞小院农旅综合体,新增农耕体验、水上乐园、特色市集等项目,17家农家乐、13家民宿相继开业,形成“院落即景区、生活即体验”的新模式。

游客来了,生意也来了。燕子村村民杨亨莲把闲置老房改成农家乐,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院子里摆满餐桌。“最多一天接待了20多桌客人,忙得脚不沾地,但心里高兴。”杨亨莲说,因为靠近神农架,南来北往的游客多,不少人还会特意留宿,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为打响旅游品牌,平河乡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巫山信息网,在抖音等平台发布宣传内容1000余条,总浏览量超6000万次;线下承接单位团建、学生研学活动20余场,让平河旅游从“区域热点”变成“重庆名片”。截至目前,平河乡累计接待游客9.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2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12万元。

和美乡村:治理环境双提升,打造宜居“新家园”

走进平河乡燕子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种着绿植,家家户户的院墙上画着彩绘,错落有致的庭院里鲜花盛开,一幅“村美、人和”的画卷映入眼帘。“以前村里到处是垃圾,污水乱流,现在环境好了,住着也舒心。”燕子村党支部书记陶朝祥说。

“一个庭院就是一处风景,家家户户才能串起和美乡村。”平河乡党委书记杨裕富介绍,他们以庭院美化为基础,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创新性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新建垃圾分类收集站10个,配备垃圾桶200个,垃圾池18个;实施污水管网改造2.5公里、河道整治2.6公里,覆盖周边群众326户;改厕10户、配建公共厕所1座,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率达100%。

在基层治理方面,平河乡深化“141”基层智治平台与“小院家”院落微治理平台应用,搭建103个“小院”治理单元,村民有矛盾、有需求,在“小院”里就能解决。“以前邻里闹矛盾,要跑到乡上去调解,现在有了‘小院’治理,大事小情不出院,大家相处得更和睦了。”龙潭村村民田大哥说,截至目前,平河乡已高效办结网格任务10871件、闭环处置网格事件860件,实现“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

如今的平河乡,不仅有产业发展的“活力”,还有文旅融合的“魅力”,更有和美乡村的“引力”。下一步,平河乡将继续深化“1+3+2”集体经济模式,优化文旅业态,提升治理水平,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在三峡库区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蒋海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