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南川:蜂蜜不出山,顾客进山来!这波“蜂群认养”反向操作,让消费者和蜂农都说甜似蜜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9-25
字体:

我们常常听到让农产品走出大山,但是在南川区,一种中蜂认养模式却让消费者走进大山,从“卖产品”到“卖体验”,不仅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新市场,更蹚出了一条乡村发展的新路。

甜蜜新生

摇蜜节里尝出 “儿时味”

金秋九月,正是蜂蜜收获的时节。9月以来,南川区各地“摇蜜节”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大有镇水源村,认养者戴上防蜂帽,走进林间的蜂场,见证蜂农取出自己认养的蜂箱,不少人还亲手体验摇蜜。

当第一口新蜜入口,来自沙坪坝区的认养人张仕琼不禁感叹:“这蜂蜜甜得纯正,就是小时候在山里吃到的天然味道!”

中蜂认养是南川区今年6月推出的蜂蜜销售新模式。消费者以每群800元的价格提前认养蜂群,平时可随时查看蜂群的动态情况,收获季现场取蜜。每年保底收获8斤蜂蜜,超出部分全归认养人所有。

“太开心了!本来800元买8斤野生蜂蜜就很值,现在多得两斤半,值上加值。”认养人韦小玲笑着说。

与认养人同样喜悦的还有蜂农。蜂农辜建明今年在政府的鼓励下参与认养模式中,3个月前就接到十多群订单,今年多销售蜂蜜800余斤。“这种方式对我们来说就是颗‘定心丸’,再也不用愁蜂蜜卖不出去了。” 辜建明欣慰地说。

产业困局

优质药蜜的“滞销难题”

这份担忧并非辜建明独有,而是南川区4000多户蜂农近年来共同面临的问题。

南川是“中华蜜蜂之乡”,现有中蜂14万群,依托2000余种蜜源植物和优质生态环境,养蜂条件得天独厚。

“这是乌泡,那株是五倍子……就这么一小块地方,蜜源种类就不少。”蜂农冯小兵指着山间植物介绍,大山里野生药材随处可见,蜂群采撷药材花蜜酿成的药蜜,品质自然属上乘。

然而近几年,受销售渠道单一、客户流失等问题影响,大山里的优质药蜜却面临着滞销困境。

“卖蜜全靠老客户,销售圈子早就固定了,一年顶多卖七八百斤,每年都要剩一两百斤卖不出去。” 冯小兵无奈地说道。

辜建明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他祖上两代都是养蜂人。以前有稳定的老客户,不愁销路,但是近几年,原来的客户有的上了年纪,有的已经去世,老客户一天天减少,每年家里的蜂蜜越堆越多。“蜂蜜卖不出去,更不敢扩大规模,又着急又无奈。”辜建明说。

思路转变

从“卖产品”到“卖体验”

再好的蜂蜜卖不出去,也只能是甜蜜的负担。此前,职能部门也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参加各种展销会、乡村集市,试图让药蜜走出大山,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展销会只能解决短期问题,真假难辨的市场乱象才是制约销售的真正原因。”南川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畜牧发展科工作人员游信毅道出关键,蜂蜜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很多消费者都是“想买却不敢买”。

认养人向华勇是位资深蜂蜜爱好者,这些年就一直苦于买不到真蜜。“我既怕假蜜又馋这口,不是熟人推荐的完全不敢买。”向华勇无奈道。

既然消费者担心买到假货,何不让他们自己到蜂场来取呢?认养模式正好打消了消费者对蜂蜜真假的顾虑。

为此,南川区职能部门专门制定详细的认养规则,不仅严格筛选蜂农,引入养蜂协会作为第三方监管

“钱先付给协会,消费者收到蜂蜜后再转给蜂农,既保品质又保收益。”南川区养蜂协会会长唐洪介绍说。

今年,南川区已认养中蜂400多群,销售蜂蜜4000多斤。“现场看着采出的蜜,很正宗,明年继续‘加仓’,再认养3群!”向华勇笑着说道。

南川中蜂产业升级,远不止于销售模式的转型。全区配合认养人取蜜推出的“摇蜜节”活动,融合农事体验与民俗展演,目前14场活动已累计吸引1500余名游客。

“现场特别热闹,我把活动视频发到家族群里,亲戚们都说明年要过来认养蜂群!”来自重庆中心城区的游客李艾雨难掩兴奋。

“未来,我们还将推出四季主题活动,比如‘蜜源植物观赏’‘蜂场研学夏令营’等,吸引游客从单次到访参加变为多次到访,通过农旅融合持续带动中蜂产业与乡村发展。”游信毅说。(通讯员 唐湛 卢娅玲 张艾华  南川区融媒体中心  )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