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草鱼养出生态“新花样”
--









工人在跃进水库打捞“丰都硒锶鱼”。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9月26日电(邵以南)清晨的阳光洒向丰都县保合镇跃进水库。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圈养浮筒随波轻晃,宛如银色项链。几名工人站在浮筒平台上忙碌作业,他们展开抄网,熟练地从养殖桶内捞起一尾尾鲜活的草鱼。
近年来,丰都县利用辖区内的优质水资源和漂浮式圈养技术,开展草鱼生态瘦身养殖,培育出养殖周期短、富锶含硒的“丰都硒锶鱼”,为当地水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力。
走进养殖区可以看到,这些草鱼体型匀称,鱼鳞完整光亮,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光泽,鱼尾摆动有力,活力十足。
跃进水库负责人陈浩介绍, 传统土塘养殖的草鱼需要13个月才能达到上市标准,不仅养殖周期长,且由于活动空间有限,鱼的脂肪含量偏高,肉质也比较松散。而漂浮式圈养技术通过科学调控水流速度和精准投喂,草鱼瘦身周期缩短到了5-8个月。水流的自然冲刷让鱼时刻保持运动状态,就像在“健身房”里持续锻炼,再配合专用的天然饲料,能使鱼的脂肪含量控制在最佳范围,肉质更加紧实鲜美。
跃进水库水面面积达260亩,2024年建成投产漂浮式养殖设施2000平方米,共有养殖桶40口。陈浩算了一笔账:今年已先后投放了5万公斤鱼苗,这些鱼苗在桶内经过5至8个月的养殖,预计可产出瘦身草鱼3.5万公斤,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产值能达到150万元。
“目前,除了跃进水库以外,我们在新湾水库也配备了标准化的漂浮式生态养殖设施。”重庆丰都农业科技发展集团运营销售部部长李永泉介绍,经过专业机构的水质检测,这两个水库的水体中都富含锶和硒这两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草鱼在这样的优质水体中生长数月,通过鳃呼吸和皮肤渗透等自然吸收方式,体内会逐渐富集这些有益元素,形成独特的营养优势。
生态养殖带来生态效益。漂浮式圈养技术采用封闭式养殖,避免了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水库造成污染,同时鱼的排泄物还能为水中浮游生物提供养分,形成小型生态循环系统。
为了让“丰都硒锶鱼”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丰都县正在积极完善“富锶含硒鱼”的品牌标准与产业链条。当地建成从鱼苗选育、养殖过程监控,到成鱼检测、包装销售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每一条上市的硒锶鱼都品质可控、安全可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国有资产与生态渔业的融合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养殖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搭建电商销售平台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这一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特色产品走向全国。”李永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