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县联播

奉节:五马镇一颗油茶籽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

日期: 2025-10-2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秋日的奉节县五马镇樟木村,院坝里阳光正好。村支书冉林青吆喝着村民给油茶树施肥修枝,“今年树多了,收入还能翻番!” 这株扎根山野的油茶树,是五马镇用十三年时间培育的 “摇钱树”—— 从一颗籽到一瓶油,再到一片文旅景,不仅托起乡亲们的增收梦,更蹚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路。

一颗籽:荒坡种出“希望林”,农户告别“三大坨”。

五马镇的油茶故事,始于一片撂荒的山坡。“种油茶三年才挂果?亏了算谁的!”2013年樟木村党支部动员会现场,老王蹲在门槛上直摇头。村支书张志国撸起袖子拍板:“党员先上!这是我们樟木村脱贫致富的最好机会了,不能再错过。”次日,12名党员扛着锄头上了后山。

早年,樟木村村民多靠种植玉米、土豆、红苕“三大坨”谋生,土地产出低,不少人选择外出务工,成片山地渐渐撂荒。2013年,奉节县凯威油茶种植有限公司经招商引资入驻,带着种苗和技术,在樟木村种下了第一片油茶林。

肖启游是村里最早“吃螃蟹”的人,他铲掉不丰产的油橄榄,改种700多棵油茶树,守着十几亩坡地精心管护。霜降时节是油茶果的成熟季,他和妻子背着背篓上山采摘,鲜果晒裂壳后剥出籽,“卖鲜果每公斤4元,剥成籽能卖到16元,翻了四倍!”如今更多茶树进入盛产期,收入还能再涨。

农户的信心,源于看得见的效益,更离不开政策的托底。

五马镇党委、政府将油茶定为特色主导产业,遵循“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示范”思路,不仅修通全村公路解决运输难题,还叠加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政策,建立“专家+科技特派员+农技员+示范户”技术推广机制。凯威公司则免费提供种苗,给予每亩栽植补助,再以“订单模式”回收果实,彻底打消农户“种得出、卖不掉”的顾虑。从最初几户试探,到全镇连片发展,截至2025年,五马镇油茶种植规模已达3万亩。

一瓶油:加工厂打通“增收堵点”,“7337”模式连起企农心。

“以前只能卖干果,利润率低;现在加工成茶油,利润高了,市场也宽了!”站在新建的茶油加工厂前,凯威公司老总李林阳的话,道出了五马镇油茶产业的“关键一跃”。

早年,五马镇的油茶产业卡在深加工环节,农户采摘鲜果、剥出籽,只能以干果形式售卖,产业链短、附加值低。2021年,在镇党委、政府帮助下,凯威公司投入建设茶油加工厂,建成五马镇第一条油茶综合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超2万吨;后来,凯威油茶公司再添初榨线、精炼线、自动包装线,通过机器控制实现“一颗籽到一瓶油”的现代化生产,可实现年产值1100万元。

产业链延伸的背后,是利益联结机制的“暖心设计”。

五马镇创新推出“7337”利益分配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若自行管理茶树,收益按“农户七成、公司三成”分配;若由公司统一管护,收益则按“农户三成、公司七成”划分。樟木村以集体土地入股,80%以上集体经济收益用于公益事业和贫困户分红,村集体按财政补助资金30%持股,每年固定分红6%,其中不低于10%分给贫困户。

“土地入股有分红,基地务工有工资,两份收入踏实!”村民冉景国算了笔账,在油茶基地务工每天100元,自家茶树有分红,观光园建起来后还能开农家乐,每年能多增收8000元。据统计,五马镇樟木村油茶产业已利益联结脱贫户140户449人,带动一般户582户近2100人增收,6名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回乡种油茶、开基地,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

一片景:茶旅融合打开“新空间”,田园变身“打卡地”。

“漫山油茶花开,走在观光步道上像逛公园!”游客们沿着茶旅步道穿梭油茶林,在油茶小苑品茶下棋、休憩用餐。2024年五马镇全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00万元以上。

油茶不仅能榨油,还能“造景”,油茶花硕大洁白、花期长、花果同树,油茶林郁郁葱葱、四季有景,为五马镇发展乡村旅游埋下伏笔。

镇里规划“油茶特色小镇”,以油茶林与1800亩贡茶基地为基础打造樟木生态农业观光园。同时,还在油茶基地旁建起“油茶小苑”,集品茶听书苑、棋牌休闲苑、特色餐饮苑等于一体,让游客“赏花、品茶、购油、休闲”一站式体验。

如今的五马镇,油茶产业链早已超越“种植+加工”。村民们不仅种油茶、管茶树,还开起农家乐、卖起土特产,“守着茶山吃旅游饭”成了新时尚。

“下一步,我们要把园区建成景区,把田园变成公园,让油茶小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五马镇党委书记马灼兵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农旅一体化”,探索更具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魏时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