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县联播

彭水:平安镇小红薯铺就“致富路”

--

日期: 2025-11-1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近日,在彭水县平安镇平安社区的红薯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着采挖、分拣红薯,延绵山间的红薯田呈现出一派丰收盛景。

曾经,受限于品种老化、技术滞后等问题,红薯产业效益低下,发展陷入瓶颈。2022年,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帮扶工作组深入彭水田间,精准施策开出三剂“科技良方”,让昔日“靠天吃饭”的红薯地变身“高产科技田”。

——“芯”革命破品种瓶颈。引进渝薯27、济薯25等高淀粉新品种,替代传统低产品种,淀粉出粉率直接提升超30%,为后续加工增值打下基础;

——“智”技术提生产效能。推广“大垄早栽稀植”核心技术,配套科学管理模式,实现亩均节本增效逾300元;

——“巧”套种拓增收空间。创新“甘薯/烟草”“甘薯/玉米”种植模式,让土地、光照、肥料利用率提升40%,综合亩产值成功突破6000元。

在科技赋能与示范基地带动下,平安镇构建起“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连片种植高淀粉薯1200亩、鲜食薯800亩,实现机械化耕、种、收全覆盖。同时,当地建成苕粉加工厂,开发宽苕皮、晶丝苕粉等产品,入驻珞美超市专柜,形成“产学研销”一体化产业链,让红薯从“鲜薯售卖”向“精深加工”升级,附加值大幅提升。

“过去鲜薯每斤只卖几毛钱,现在加工成产品后价值翻几番!”国旭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国旭算了一笔账:种植高淀粉红薯后,以淀粉1万元/吨的市场价计算,每亩地可增收超1000元。

如今,平安镇通过三重机制让红利惠及村民:合作社提供机械化“一条龙”服务,推动红薯亩产达2300公斤,户均增收1500元;加工厂创造近100个就业岗位,让妇女、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精准帮扶困难户等群体,助力其通过种植红薯稳定增收。

从品种改良到技术升级,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发展,平安镇用科技为红薯产业注入新动能,让这一传统“土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