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乡村蝶变绘就振兴新图景
--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黄欢 通讯员 胡程 郭璇)深秋走进秀山县隘口镇,乡村振兴的脉动跃然眼前。东坪村叶家寨古树下,老人们惬意对弈;废旧小学改建的文化活动中心热闹非凡,村民三五成群前往参加活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隘口镇近年来推动乡村蝶变的生动缩影。
“现在生活舒心多了,以前想找个休闲场都难。”村民张大婶感慨。今年以来,隘口镇把传统村落保护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投入883万元推进保护性开发,在保留青瓦木墙、飞檐翘角等传统风貌的同时,将废弃校舍、老旧院落“变废为宝”,打造集议事协商、文化休闲、公益服务为一体的“乡村客厅”。东坪村的“乡愁记忆馆”成为当地新的文化地标,既留住乡愁,也吸引游客打卡。
乡村“颜值”提升的背后,是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东坪村建成42亩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大棚,黄精种植规模达700亩,带动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0万元。“一年稳定有三万元左右收入,还能照顾家,比在外务工强多了。”叶大哥笑着说。
在坝芒村,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交融,催生出乡村发展的新支点。倒马坎战斗遗址庄严肃穆,红军栈道蜿蜒山间,银杏大道金叶铺陈,8000余亩山银花田构成金色生态画卷。依托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该村实现从“深山僻壤”到“网红乡村”的转身,今年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加速增长。村民张大姐靠山银花增收显著:“今年鲜花卖了3万多元,明年肯定还要涨。”
乡村振兴,治理先行。过去,屯堡村水点组因文化广场用地问题争执不断。村支书李云成团队多次上门沟通,耐心解释村庄规划、公共设施布局等内容,最终获得村民理解与支持。如今,多功能文化广场已建成,“书香水点”“茶香熊家”等特色文化节点成为村民休闲新去处,乡村治理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隘口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改革为动力、以民生为导向,通过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古村落保护、农村改革试点等项目不断提升发展质效;立足“一药两茶”产业定位,推动产业、文化、生态深度融合,绘就“产业旺、乡村美、百姓富”的和美乡村图景。预计到2025年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将突破450万元。
面向未来,隘口镇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更多乡土山水在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