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一架从罗马飞往重庆的航班,平稳地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联合国粮农组织畜牧兽医司司长塔纳瓦·天信走出机舱,与前来接机的荣昌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握手致意,一同乘车前往荣昌。
和塔纳瓦·天信一样陆续抵达荣昌的还有来自美国、巴西、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印度等30多个国家的50多名与粮食、畜牧相关的官员或专家。他们此行均是为了参加在荣昌举行的抗微生物药物减量化路径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减少对抗微生物药物的依赖和需求,促进可持续农业食品体系转型(RENOFARM)”(以下简称“减抗”)。这是该组织第一次将国际性研讨会放在中国区县举行。
这场全球大会为何花落重庆荣昌?近年来我市和荣昌为“减抗”贡献了哪些智慧和方案?其推进“减抗”的经验又将对粮食安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日前,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荣昌的一次双向奔赴
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其工作重点是搜集、分析关于粮食、农业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战略,并提供技术援助。
近年来,粮食问题始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而中国强调保护自身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坚持粮食储备制度,粮食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中国在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方面为世界树立了榜样,是国际粮食市场的一个重要稳定器。
因此,当获悉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意将此次会议放在中国时,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推荐了重庆市荣昌区,并经过对方评估、考量,最终把大会落地到荣昌。“可以说,党中央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大会放到荣昌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秘书长黄向阳认为。
联合国粮农组织看中了荣昌什么?
以“狮子头、熊猫眼、罗汉肚”等外形特征闻名的荣昌猪本就名声在外,是世界八大优良种猪之一、全国三大种猪之首,素有“中国生猪看荣昌”之美誉。“在粮食安全方面,我们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找到了契合点。”荣昌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冬说。
作为荣昌猪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荣昌对荣昌猪进行了保护和开发,通过保种育种,品牌建设,走出了一条集种业创新、智能养殖、线上交易、饲料兽药、基因工程、数字经济于一体的地方猪产业发展壮大新路。
荣昌在兽药、研发等领域同样有自身优势。其中在兽药产业,已形成了以兽用生物制品、中兽药制剂和水针制剂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兽药产业集群,共有兽药GMP生产企业16家,占重庆兽药企业近1/3,兽药总产值9.2亿元,生物医兽药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饲料兽药生产加工基地、集散地。
在科研人才方面,荣昌拥有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建成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年聚集畜牧专业技术人才2000余人,是国内畜牧科研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
“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荣昌的一次双向奔赴。”李冬认为,一方面通过会议研讨,交流各国经验,促使大家围绕“减抗”路径达成共识;另一方面,荣昌区可借助联合国粮农组织拓展国际影响力,将研讨会搭建成推进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的又一重要平台。
为“减抗”提供了中国方案
“减抗”,是医疗卫生及农业养殖领域的一个专业用词。它是指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量,以达到遏制微生物耐药性的目的。如何更科学地实现抗菌药物减量化,是畜牧业从业者长期致力研究的方向。
记者采访了解到,荣昌不仅在畜牧产业领域做到了全链打通,在“减抗”这一领域同样“能打”。
疫苗的研发代表是重庆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我们生产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从源头上减少抗生素和相关药物的使用。”该公司生产总监刘昕介绍,目前公司的牛、羊疫苗已做到了全国领先,羊包虫疫苗、布氏疫苗、山羊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等产品的销量均处于全国前列。一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还远销越南、柬埔寨、老挝、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为减少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使用,市畜牧科学院创制了“腺苷七肽”新饲料添加剂,替代以往畜禽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
“我们创制的‘腺苷七肽’是国家唯一批准使用的免疫调节肽新饲料添加剂,能提高生猪等畜禽的免疫力。”市畜牧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葛良鹏介绍,市畜牧科学院还创制了纳米级全光谱二氧化钛材料消杀剂,通过对微生物长效、广谱的消杀,改善养殖环境,减少抗生素和常规消毒药物滥用,并研发了“复方黄金颗粒”“连梅粉”“白黄散”等中药制剂,提高畜禽抗病、抗应激能力,减少抗生素使用。
在兽药领域,我市着力研发精准施治的兽药,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过去用的是‘大复方药’,包含了多种药物和抗生素,虽然见效快,但副作用也不小。”重庆方通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通公司”)副总经理柳丽霞介绍。
2014年,方通公司开始“减抗”转型,产品由“大复方”转为“单复方”,并研发了多种中药,用于畜禽疾病治疗。“例如针对生猪患有的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等症状,我们研制了清肺颗粒,该产品主要成分是板蓝根、葶苈子、浙贝母、干草等中药材。”她说,类似这样的中兽药产品,目前公司已有30余种,大大降低了抗生素使用率。
可以这么说,从疫苗到饲料再到兽药,荣昌的“减抗”研发已经覆盖了畜禽的全生命周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研讨会将加快推进全球“减抗”
“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黄向阳表示,“减抗”虽然是一个专业用词,但它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抗微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微生物耐药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因细菌抗生素耐药就造成超过120万人死亡,并有超过500万人因此间接死亡。
正因为如此,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度重视此次研讨会。会议期间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将会同国内外专家代表联合发布声明,宣布全球正式启动“减少对抗微生物药物的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行动。大会将形成基于共识的实施方案,倡议业内各界积极参与“减抗”行动,构建“全球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共同体”。
与此同时,研讨会设置了3场主题演讲、25场专题报告、5场学术讨论,将围绕抗微生物药物的替代品以减少对抗微生物药物的需求、减少微生物药物需求的实践等专题,分享各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抗微生物耐药性经验。
此外,主办方还邀请了国内40余家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院校、创新团队参加,希望通过本次国际性研讨会,共同学习国际社会在“减抗”“替抗”方面的先进做法、经验,接轨国际前沿技术研究,促进国际间学术交流和科研思想碰撞,为国内研究提供新视野、新思路。
更重要的是,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将召开耐药性高级别会议。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把本次会议情况作为在联大会议上发言的重点内容,会议成果将在联大会议文件中有所体现。
“这是全球范围的事,重庆以及荣昌将在此次大会中发挥重要作用。”黄向阳表示,届时,世界所有关注“减抗”、关注生物安全、关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人们,都将记得在荣昌召开的这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