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种粮食我出钱?这事儿中央要求有实质性进展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目前在我国,产粮大县往往是财政穷县。粮食这么重要,抓粮食却抓不来钱可不行。6月11日下午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就对这事作出了新安排。
会议提出,在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意思就是,粮食主销区要给主产区真金白银的支持补偿,这事得有实际行动了。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产粮大省往往都是经济不怎么发达的省份。13个粮食主产区,有东三省、内蒙古、网友戏称的“山河四省”等,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8%以上;7个主销区,就是粮食不能自给自足、调入量比较大的省份,有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这一看差距就出来了,主销区的经济水平确实比主产区要好很多。在粮食主产区中,江苏有点儿特殊,经济发展和粮食产量都不错。
其实,从光热水条件来说,南方地区发展粮食生产更具优势,南方多个省份也曾经是粮食主产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基本上还一直是南粮北运的格局。改革开放后,广东、福建、浙江等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经济,土地“非农化”、农业“非粮化”加快,粮食产量急剧下降,不得不从省外调运粮食满足本省需求,导致形成现在北粮南运格局。
发展粮食生产和发展经济,不是必然的矛盾,但是从目前看,种粮的比较效益还是很低,粮食后续加工业整体利润也不高,对地方财政税收等贡献很小,从发展地方经济来说,种粮很难成为必然选项。而随着全社会对粮食安全越来越重视,国家对土地“非农化”、农业“非粮化”管控越来越严,现在的粮食主产区想要通过土地“非农化”来发展经济的空间越来越小。这也是现在“产粮大县”往往是“财政穷县”的重要原因。
这个问题不解决,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为此,国家每年会拿出大量资金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但是单靠这个奖励,“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状况也很难得到改变。于是,让经济发展好的粮食主销区省份拿出一部分资金,对经济发展较差的粮食主产区进行补偿,被提上日程。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要探索建立这个利益补偿机制,而6月11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则提出,要在利益补偿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也就是说,补偿要见到真金白银,不能只是谋划了。当然,这种补偿不一定只是资金上的,除此以外,还可以在产业、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对主产区进行支持。总之,是让主产区抓粮食生产不吃亏。
还有一点得明确,让粮食主销区对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并不是说主销区就可以不重视粮食生产了。保证粮食安全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无论是主产区还是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必须严格落实中央对粮食生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