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信息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八成持证残疾人在农村 多部门将协同实施就业帮扶行动

--

日期: 2025-07-1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表示,当前,我国仍有将近80%的持证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地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中国残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认真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强化政策支持,采取有效举措,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大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会上,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介绍了《方案》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方案聚焦残疾人“就业难、就业不稳定、就业质量总体不高、就业权益容易受到侵犯”等问题,提出十大行动,其中“实施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是帮扶“重点群体”的关键一环。

唐珂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一方面,我们密切关注低收入残疾人群体生活状况,强化关心关爱、做好监测帮扶,防止特殊困难残疾人群体返贫致贫;另一方面,对其中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农村残疾人,积极开展产业、就业帮扶,促进就业增收,引导他们自立自强、逐梦奋斗,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他重点阐述,农业农村部在落实该行动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的帮扶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残疾人,落实好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帮扶措施。依托东西部协作等对口帮扶机制,探索实施更多带动残疾人的产业项目、开发更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爱心岗位,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残疾人,在技能培训、稳岗补贴、交通补助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增加转移收入。二是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吸纳就业、订单收购、收益分红等方式加强对农村残疾人家庭的带动帮扶。引导农村残疾人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加大对扶残助残效果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农户提供便捷服务,引导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三是拓宽农村残疾人就业渠道,引导乡村工匠吸收带动有意愿的残疾人学习技能技艺,对有传统技能技艺的残疾人,推荐认定为乡村工匠培育对象,帮助提升就业技能、拓展就业范围、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到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总结宣传推广各地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的经验做法。

其他相关部门也介绍了支持残疾人就业的举措,其中涉及农村领域的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强化“针对性”服务,将残疾人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的重点服务对象,聚焦重点时间段,为农村残疾人等群体提供集中帮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在规划引领、技能培训、设施建设、拓宽渠道等方面提供支持,实施“巡回培训”和“送训入乡”,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和建设领域,为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提供适配岗位。(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记者 朱凌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