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收获期精准判断
秧苗坐上“摩天轮”
重庆农业有多智慧?
这场推进会上解锁的“黑科技”
让你一览无遗
5月13日,重庆市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在永川启动。一起来看,“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如何从规划蓝图走进巴渝田野的现实。
“北斗”坐镇无人农场
在仙龙镇的“北斗+智慧油菜无人示范农场”,两台收割机正来回作业。仔细一看,其中一台驾驶舱里并没有操作人员。
原来,这里的农机已安装单模北斗导航应用,通过精准作业、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作物灾害监测预警、智慧种植综合管理以及综合态势一张图系统,可以自动导航,实时监测、调整农机位置,还能智能监测分析田间环境数据,农机使用效率可提升20%,油菜单产提高5%。
水稻秧苗坐上“摩天轮”
多功能智能化育秧工厂,算得上是个“全挂子”:高速流水线播种、机器人堆码、循环运动式立体育秧育苗、智能控制温湿光气等功能都有。
在玻璃温室,水稻秧苗像乘上了摩天轮一样,均匀地享受光照。7亩的温室单批次育秧面积可超3000亩,一年能达1.2 万亩。水稻育秧结束后,还可以用来蔬菜育苗、速生蔬菜,实现一棚多用。
“未来农场”变得更“聪明”
仙龙镇智慧农业示范平台则让“未来农场”更聪明。平台结合了重庆自主研发的水稻、油菜等作物生长模型,加上山地无人收割机、无人插秧机等智能农业装备,通过智算中心实现监测、分析、决策、作业4大功能,实现智能感知生产要素、智慧管控模型驱动、协同调度农机工具。
数说重庆农业数字化
不仅仅是永川,全市层面来讲,4.08亿条涉农数据目前已经完成汇聚,聚焦“四千工程”梳理的核心业务数字化已达95.77%:
绘制农地“一张图”
完成107项涉农空间数据资源上图,“一图统览”“一键分析”等功能基本实现;
完善农事“一张网”
159家服务主体、6738家经营主体入驻“村村旺农服通”,一体化闭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健全农信“一本账”
建立农户信用体系,引导1.1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网授信,有效解决农业融资难问题;
打造农品“一码通”
建立数字身份、应用服务、数据服务“三统一”工作体系。
下一步,重庆将聚焦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迭代实施智慧农业四大行动,探索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新模式,力争到2027年,建成农业产业大脑10个、未来农场60个,农业生产信息化率突破35%,数字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