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重庆“七大行动”助力荣昌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力争2027年产值超240亿元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7-24
字体:

猪肉作为重庆市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选择,稳稳占据“菜篮子”的重要位置。近日,《重庆市推动荣昌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台,为重庆生猪产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目标,到2025年,荣昌猪年出栏量将达到50万头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到2027年,荣昌猪年出栏量目标为100万头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40亿元以上,荣昌猪公用品牌价值预计突破70亿元。

为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重庆建立推动荣昌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机制,并将通过实施“品种提升、养殖扩量、品质管控、品牌增效、延链补链、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七大行动,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全球知名度的中国地方猪品牌。

● 品种提升行动

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完善“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三级保种体系。支持保种单位改扩建荣昌猪国家级、市级保种场1-2个,保种基础母猪400头以上,公猪50头以上、血缘11个以上。推动国家级保护区纯种繁育,保持荣昌猪种猪数量1000头以上。

推进育种水平提升。实施生猪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加快国家级(荣昌)生猪区域性种业创新基地建设,提升荣昌猪综合生产性能。

加强供种能力建设。建立种源保供责任清单,保障年出栏100万头育肥猪种源需求。

● 养殖扩量行动

优化养殖区域布局。拓展荣昌猪养殖区域,构建以荣昌、合川、大足、铜梁为“优势区”,江津、綦江、武隆、城口、奉节、石柱等其他涉农区县为“拓展区”,重庆周边区域为“辐射区”的“三区”产业布局。

培育壮大养殖主体。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重点招引培育年综合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年出栏荣昌猪50万头以上。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力争70%以上养殖主体纳入联农带农体系。

推进未来猪场建设。在荣昌区试点建设3-5家“未来猪场”,配置智能环控系统、AI生猪监测、自动化饲喂等先进设施设备,实现生物安全精细管控、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健康状态动态监测、异常行为自动预警。试点成熟后逐步向其他区域推广,建成“未来猪场”20家以上。

● 品质管控行动

完善全程品控体系。结合“猪肉安全监管一件事”,开发建设荣昌猪产品公共溯源平台,实现从养殖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程信息可追溯。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健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全链条管理机制。加大监测力度,制定年度监测计划,扩大监测频次和覆盖面,确保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7%以上。

增强疫病防控能力。加强养殖、屠宰、流通、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全过程动物卫生监督,确保荣昌猪规模养殖场主要疫病强制免疫率100%、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100%。

● 品牌增效行动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级品牌体系。支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争取2年内完成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启动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支持打造荣昌猪特色产品品牌10个以上。

优化品牌管理机制。成立重庆市荣昌猪产业协会,管理运营荣昌猪商标。

拓展品牌营销模式。每年举办产业论坛、年猪节、美食品鉴等活动3场以上,打造多元化IP活动矩阵,全方位讲好品牌故事和推介荣昌猪产品。依托东西部协作、成渝双城联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战略,每年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会、品牌推介等活动10次以上。

完善多元销售渠道。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网络,实现线上销售额占比超25%。

● 延链补链行动

实施产品精细分割。推进屠宰加工产业升级,建成年屠宰加工能力100万头以上企业3家,引进智能化屠宰分割生产线2条以上,配套建设副产品处理车间。

抓好产品精深加工。招引培育年产能5万吨以上企业3家,支持精深加工企业进驻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等产业园区。

完善冷链物流系统。完善冷链物流重要节点布局和服务网络,支持建设1个市级冷链物流中心、4个区域性冷链枢纽、50个以上主销区终端配送网点。

● 科技创新行动

聚力关键技术攻关。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聚焦8个核心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推动研用深度融合。建立“研发-中试-产业化”全产业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组建科企联合体,推动10个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孵化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智汇荣昌猪”人才工程,推动荣昌猪全产业链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共享,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3000人次以上。建立“专家+企业”结对服务机制,组织科研人员开展常态化驻场指导服务100家次以上。

● 政策引导行动

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做好规划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规划和政策的衔接统一,对荣昌猪产业发展所需的生产用房、附属设施建设等给予用地保障。

强化金融信贷支持。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依托重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基金,重点支持壮大荣昌猪养殖、加工和销售市场主体。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活体贷、信用贷、“订单贷”等金融服务产品。对荣昌猪精深加工企业、龙头企业等给予中长期贷款和低息支持、贴息补助。发挥农业融资担保作用,推广“生猪贷”等信贷产品,每年新增贷款额度不少于5亿元。

近年来,重庆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高度重视地方特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荣昌猪作为重庆的特色优势产业,在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成渝“双昌”合作示范园的未来猪场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与AI算法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智能化养殖,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饲料浪费,还提升了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同时,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和市场分析,有效推动了荣昌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荣昌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我市将强化产业监测,加强运行分析,定期发布产业发展指数,跟踪监测市场供需并研判发展趋势,引导生产经营主体优化经营策略,促进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强化督导激励,对成效突出的区县予以激励;对进展滞后的区县加强督导,健全约谈通报机制。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