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连晴高温 重庆各区县多措并举积极抗旱保丰收
--









连日来因连晴高温,重庆多地开始喊“渴”,一起去看看各区县如何积极抗旱保丰收。
重庆多区县:
科技赋能筑牢丰收根基
庙宇镇是巫山县粮食生产大镇。据庙宇镇统计,受近3个多月无有效降水影响,当地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农作物,以及秋月梨、西瓜等经济水果共计1万余亩作物受到影响。为确保农业生产,近日庙宇镇已成立抗旱指挥部,协调水库放水12万立方米,调配抽水机20余台,推广滴灌和喷灌等节水技术,组织党员、村干部、农技人员、志愿者50余人次参加抗旱行动,并大力宣传节水知识。
云阳县双土镇坪东村的稻田里,部分秧苗叶片卷曲发黄,农田因干旱龟裂产生缝隙,最宽处能塞进两根手指。双土镇党委政府立即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在靠近水库的低海拔地区,由党员干部组成的突击队带领村民架设抽水设备,从数百米外的水库抽水灌溉。对于地势较高的梯田,突击队采取了更灵活的调水方案:除了紧急协调辖区3座水库开闸放水,还同时发动群众利用山坪塘就近取水、开渠引水。目前,双土镇近500亩受旱稻田已得到有效灌溉。
在璧山,连晴高温给农业生产带来“烤验”。璧山区七塘镇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周荣森表示,“早晚各一次,巡查水稻缺水状态,增加了50余台抽水设备,安排专人值守,确保高温干旱季节,田间不受缺水影响。”
战高温,保生产,离不开科技赋能。在铜梁区四龙村的苗木种植基地里,数百个喷灌喷头吐着水雾不停旋转,“24小时不打烊”精准灌溉果苗。
市农业农村委:
全力化解高温干旱不利影响
日前,市农业农村委召开全市夺秋粮丰收奋战100天视频培训会,提早部署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依托12个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责任包保工作指导组,开展市级农业防汛抗旱及农事用火管控抽查督导。目前,我市正采取多项措施,减轻高温影响,为全年农业丰产、农民增收筑牢基础。
◉ 抓好在土作物田间管理。及早组织农户及时抢晴抢收已成熟作物。加强在土作物肥水调控,推广“一喷多促”技术,促弱转壮。同时,加强收割机械、仓储设备等物资装备和社会化服务队伍调配,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 抓牢防灾减灾协同联动。加强与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协同联动,合理调配现有水源灌溉受旱作物,加大田间肥水管理。我市已于7月14日启动旱情日报制度,实时掌握旱情发展动态,为各地开展分类指导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强化救灾农资准备,要求各地适时开展灾后补改种,减轻因灾损失。
◉ 抓实病虫害监测防控。以粮食主产区和病虫害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区、主要发生危害区为重点,扎实推进草地贪夜蛾“三区四带”布防,全力推行水稻“两迁”害虫跨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落实稻飞虱压前控后,稻纵卷叶螟达标防治等措施,坚决打好“虫口夺粮”防控攻坚战。
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委将紧盯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目标任务,全力化解高温干旱不利影响,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具体而言,将及时组织中低海拔水稻、玉米成熟区域,抢晴抢收;受灾区域将积极采取覆盖栽培、调配现有水源抢灌“跑马水”、水肥一体化、喷施抗旱剂等措施,降低因灾损失。
同时,将落实落细秋粮收获及补改种工作。持续强化收割机械、仓储设备等物资装备和社会化服务队伍调配,抢时收获已成熟作物。并针对受灾地块,合理安排补改种计划,优先补改种短生育期粮食及速生蔬菜等重点保供作物。
此外,我市还将积极争取中央救灾资金。组织做好受灾情况统计核查工作,会同财政部门及时向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汇报我市灾情,争取中央农业救灾资金,帮助受灾地区加快灾后恢复生产。
还有3天
就要立秋了
今年立秋时间是8月7日(星期四)13时51分。据中央气象台预测,立秋之后,7至13日四川盆地西部、重庆、江南等地还将出现3至6天高温天气,不过目前来看本周区间内范围和强度都较此前有所缩小和减弱。
专家提醒,陕西、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公众,户外出行注意防暑降温,防止中暑或热射病的发生。水稻产区的农民朋友,可采取日灌夜排或流水灌溉等措施,减轻高温危害。